中医频道
  • 资讯
  • 医院
热门推荐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中医频道 >> 中医养生 >> 老人养生 >> 正文

退休老人如何克服心理障碍

http://zy.qm120.com2009-11-27 09:44:22 来源:全民健康网

  摘要:在生活中,不仅年迈的老人渴望关怀,那些50~60岁的“准老人”更需要理解和关怀。不平衡、不适应是很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“准老人”在刚退休时出现的心理障碍。其实50~60岁的“准老人”,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绝不亚于青少年。

  陶先生原是某事业单位的领导。工作几十年,他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。不久前,陶先生退休了。起初几天,他感到特别惬意,但不到一周,就迅速被另一种恶劣心境给吞没了——孤独、寂寞、失落、伤感一起向他袭来。他开始变得郁郁,记忆力也大不如前。又过了没多久,陶先生开始出现胸闷、心悸等症状,而且觉得特别烦躁,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,动不动就会对家人发脾气。

  在生活中,不仅年迈的老人渴望关怀,那些50~60岁的“准老人”更需要理解和关怀。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,在生理上,正好处于更年期,身体正经受由盛转衰的过程;在心理上,他们大都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,正经受巨大的心理落差的考验,调整不好,很容易身心俱损。

  不平衡、不适应是很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“准老人”在刚退休时出现的心理障碍。特别是对于忙惯了的工作狂,如果突然闲下来,生活就会顿时失去目标和意义,如自己平时又没有特别的兴趣、爱好,情况就会更糟,不仅会让其晚年生活闷闷不乐,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疾病。

  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。自古就有人精辟地描述了多数老年人的心态。其实50~60岁的“准老人”,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绝不亚于青少年。更主要的是,他们对自己也很苛求,心理专家认为,要让“准老人”顺利地度过这人生的必经阶段,社会和家庭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怀。

  社会:让“准老人”平稳着陆

  首先,社会应关注“准老人”的社会适应问题,可以考虑在他们正式离职前有1~3年的调整期,让他们的工作时间逐渐减少至隔日上班或只上半天班等。另外可以考虑举办退休前学习班,教他们如何安排闲暇时间,教他们怎么玩。在他们真正退休的那一天,比较好能与社区办理移交手续,如同毕业分配去报到一样,社区应根据他们的基本特点安排其参加活动。

  俗话说:“三分医,七分养,十分防。”可见养生的重要性。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,其实不然,养生是条漫长的路,越早走上这条路,受益越多。[[了解更多中医养生常识请进入:中医养生]]

  [[编辑推荐:冬季养生 常见误区]]

  [[编辑推荐:女性有没有害?]]

  [[编辑推荐:常勃起不利健康?]]

首页12尾页
本文来源:全民健康网 编辑:wuya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
网友关心话题
{/cms:showcontent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