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频道
  • 资讯
  • 医院
热门推荐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中医频道 >> 中医养生 >> 养生常识 >> 正文

“虚实”矛盾性的辨析

http://zy.qm120.com2009-10-28 10:35:34 来源:全民健康网

  对人体而言,物质或物质属性可以分为有益和无益的两种。人体有益物少,或五运不及,或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机能衰弱,叫正气虚,为虚证。人体有害物过多,或五运太过,或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机能亢进,叫邪气盛,为实证。当然,我们不能把物质和机能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。它们之间的作用常常是互为因果的。器官(物质)为体,机能为用。再者,气的邪与正,有益与无益,也都是相对的、相互转化的。如一定的营养物对你有益,但过多过少都对你有害;或此时对你有益,彼时却可能对你有害。这叫做“非其位则邪,当其位则正”。

  笔者相信,点明了气的物质性及其基本属性(包括生理机能),给虚实范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基础——病机的物质性及其人体器官的机能性即虚、实的简明识别系统,定会给虚证、实证的辨析、解释、研究带来很多的方便,再不会让五花八门的带有虚、实之称的中医名词把人搅得头昏脑胀,再不会轻易为辨证之纲重建体系了。如有的医家在辨证八纲的基础上又加了气、血两纲;有的医家给辨证八纲减去了阴、阳、表、里四纲,加上了湿、燥、滞、瘀四纲,组成了新八纲。笔者认为,前者的错误是忽略了气的物质性,后者的错误是忽略了气的功能性。再如病毒或细菌(有害物)的入侵,可能会表现出实证的症状,你就得先用某种药物去抑制、消灭它;某种机能的亢进,也是实证的表现,你就得先用某种药物或其他手段(如针灸或心理调节)去抵御它。若人的机体既有虚的症状,又有实的症状,可能就是虚实夹杂之证。邪气盛,你自然应该想到它会削弱人体的正气,致使正气虚,得用攻补兼施的手段去治疗。

  俗话说:“三分医,七分养,十分防。”可见养生的重要性。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只有老人才需要养生,其实不然,养生是条漫长的路,越早走上这条路,受益越多。[[了解更多中医养生常识请进入:中医养生]]

首页12尾页
本文来源:全民健康网 编辑:wuya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
网友关心话题
{/cms:showcontent}